色婷婷综合缴情综_中国女人大白屁股ass_性欧美videofree护士视频_无码不卡a片免费视频

機床網
磨機大齒輪加工工藝
2024-10-23 14:41:50

針對磨機大齒輪的大尺寸、高精度和易變形特點,結合多年的加工經驗,對整個加工過程進行工藝改進。采用兩半把合、組對加工的方法實現(xiàn)車銑加工,通過“三車兩銑”和人工時效來消除大齒輪的鑄造與加工應力,解決了此類零件的加工難題。

1  序言

目前,磨機已在各行業(yè)得到廣泛的應用[1,2]。圖1所示為球磨機試車。大齒輪是溢流型球磨機的主要零件,常見結構是將兩件1/2齒輪組對后使用。本文以右旋5°15′斜齒的大齒輪為例進行介紹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652.png

圖1 球磨機試車

2  工藝要點

圖2所示為大齒輪,其毛坯尺寸中,最關鍵的尺寸是輪緣壁厚,加工前及工序中需多次測量、監(jiān)控齒輪變形程度和輪緣余量狀況。由于加工中去除的材料較多,會產生很大的切削應力(主要在粗車和粗銑齒工序),所以要考慮應力釋放問題,并盡量減小釋放應力后的變形量(毛坯來料要帶拉筋)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656.png

圖2  大齒輪

大齒輪材質以ZG35居多,也有ZG35SiMn、ZG42CrMo等,需調質處理以達到預定強度,同時還有探傷要求,一般為JB/T 5000.9—1998中的超聲探傷II級。調質、探傷的順序要合理安排。

兩件半輪連接的結構形式包括銷軸定位(又稱“啞鈴銷”)、鉸制孔螺栓定位和螺紋錐銷定位等。定位銷孔均需要同步加工,并需在精加工之前進行。啞鈴銷孔的軸線要處于兩半輪的結合面上,并盡量使其與齒輪上端面垂直。保證大齒輪外圓與分度圓、內法蘭各圓的同心度要求(包括內法蘭把合孔的位置精度),大齒輪外圓與齒輪端面(齒寬方向)、內法蘭把合面的垂直度要求。這就需要正確地選擇工藝基準[3,4]。兩半齒輪的結合面包含了直結合面、斜結合面及多處空刀。在最終一次把合時,要求直結合面局部間隙<0.1mm,斜結合面的間隙>0且<0.5mm。結合面的加工要避免半輪出現(xiàn)“大小半”的情況,同時還要考慮不同空刀的加工次序(注意直結合面和斜結合面之間的空刀槽底是斜面)。

3  半齒輪加工工藝

半齒輪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。

1)工序01:劃線。工件平放到劃線平臺上,墊三處等高方箱,綜合考慮齒寬余量、內法蘭厚度余量以及兩結合面高度尺寸余量的對稱情況,用千斤頂調整水平,并在半齒輪外圓上劃出水平找正線(簡稱“平線”)。根據(jù)輪緣內壁(非加工面)厚度的均勻性確定半齒輪的中心,在半齒輪頂面劃出找正圓線,并劃出結合面加工線(直結合面及5°15′斜結合面)。最后在各線端部打兩到三處沖孔。要求詳細記錄輪緣壁厚數(shù)據(jù),反映給技術人員。壁厚超差則需返修。

2)工序02:粗鏜。將圖3所示半齒輪平放到等高方箱上,結合面對床頭。按平線及結合面加工線找正,找正偏差控制在±0.5mm,夾緊壓牢。粗銑直結合面及兩端空刀槽,每面留量6mm。然后在兩結合面下方銑削出兩小段找正基面。各加工面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將半齒輪的90°位置墊高,使其平線呈5°15′斜角。利用找正基面、直結合面及角度尺進行找正,使直結合面呈5°15′斜角。壓牢工件。粗銑一端的斜結合面,單面留量6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將半齒輪的兩結合面端墊高,其平線呈-5°15′斜角。裝夾找正方法同上,粗銑另一處斜結合面,單面留量6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659.png

圖3 半齒輪

3)工序03:劃線。按大齒輪的圓線和平線找正(可以到機床劃線),劃出結合面各孔加工線,孔中心打沖孔。

4)工序04:粗鏜。將半齒輪平放,結合面對床頭。鉆結合面各把合孔,單邊留量6~8mm。孔背面锪平。各面表面粗糙度值Ra=12.5μm。

4  組對后加工工藝

由于大齒輪質量較大,在吊裝時務必注意安全。在精加工后,吊裝時要做好防護措施,不得損傷加工面。組對后大齒輪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。

1)工序01:鉗。將兩件半齒輪按平線、圓線對正,用工藝螺栓把合,并在結合面上方非加工面焊牢焊塊。半齒輪組對焊接位置如圖4所示。焊接焊塊時注意讓開銷孔位置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02.png

圖4 半齒輪組對焊接位置示意

2)工序02:劃線。將大齒輪平放到劃線平臺上,墊三處等高方箱,參考半齒輪原有的平線,用千斤頂找平。以兩半輪結合面為基準,綜合考慮輪緣內壁均勻性,定出大齒輪的中心。在外圓和頂面依次劃出水平找正線(簡稱“平線”)、上下端面加工線及外圓加工線(簡稱“圓線”),在各線端部打兩到三處沖孔。檢查結合面厚度、輪輻厚度是否符合圖樣要求、拉筋是否影響齒輪把合。大齒輪各點標記如圖5所示,薄面A、I、B和H處厚度達60mm以上,C、G、D、E和F處厚度達50mm以上,并在輪輻背面標記出數(shù)值。厚面各輪輻厚度達95mm以上,并在輪輻背面標記出數(shù)值。

3)工序03:粗車(加工各面為探傷和調質做準備)。上立式車床反卡內法蘭(可根據(jù)齒輪寬度確定是否增加卡爪支座),用千斤頂調整水平,并用劃線盤檢查平線,使水平偏差在±1mm。然后調整卡盤卡爪,把劃針固定到刀座上檢查圓線,使工件與回轉工作臺同心,同心度偏差在±1mm??ňo、壓牢工件,依次粗車上平面、外圓,單面留量20mm。再用反刀在齒輪下平面車削出20mm寬環(huán)狀基準面。外圓表面粗糙度值Ra=3.2μm,其余各面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(內法蘭各面暫不加工)。工件翻轉180°,卡外圓,并以外圓和上端面環(huán)帶為基準面找正,偏差在±0.5mm,粗車上平面,單面留量20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各棱角倒鈍3mm×45°,以防止淬火產生裂紋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05.png

圖5 大齒輪各點標記示意

4)工序04:鉗。將兩半齒輪拆開。

5)工序05:探傷(檢查材料內部缺陷)。按圖樣技術要求,對大齒輪外圓面進行超聲探傷檢查。

6)工序06:精整(修復毛坯缺陷)。精整毛坯外觀,對超標的缺陷部位進行精整(清理缺陷、補焊及打磨),復檢合格后至下道工序。

7)工序07:檢查。檢查材料化學成分及分布合理性。用手電鉆在齒輪非冒口側的30°、90°、150°位置和冒口處(注意要求廠家在工件上標出冒口位置)各取切屑50g左右,切屑上不得有油漬,用紙袋裝好,并在紙袋上標明齒輪的生產號、圖號、臺次和鑄字號。將齒輪上取得的樣品送理化室檢驗化學成分,將檢驗結果與標準進行比對,并將同一齒輪上各點成分進行比對,看是否在標準范圍內。符合要求后至下道工序,并把成分單返給熱處理公司。

8)工序08:劃線。復檢毛坯尺寸,記錄輪輻厚度。按已加工的外圓和端面作為劃線基準,劃線檢查各部分的加工余量,對比標記的數(shù)值檢查輪輻厚度。

9)工序09:調質處理(改善力學性能)。圖6所示為對半齒輪進行調質處理,使硬度達到圖樣技術要求。

10)工序10:鉗。釋放應力,加工法蘭。用氣割切掉拉筋,并妥善保管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09.png

a)半齒輪裝爐加熱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13.png

b)半齒輪淬火

圖6 半齒輪調質處理

11)工序11:劃線。檢查毛坯變形情況。工件平放,找正方法參照工序02。以齒輪端面(齒寬方向)作為粗基準找平。按輪緣內壁厚度均勻性以及兩結合面上的孔間距確定半齒輪中心。根據(jù)熱處理變形情況,考慮各處加工余量均勻性劃全線,劃出找正平線,并在半齒輪上平面(結合面處)劃出兩小段對正用圓線。劃出直結合面和5°15′斜結合面加工線以及空刀槽加工線。在各線端部打兩到三處沖孔。檢查輪輻厚度,把合面及其相鄰面和過渡圓角是否脹箱并作出標記。注意若結合面孔距尺寸超差>10mm,需暫停工序,進行返修。

12)工序12:半精鏜。將半齒輪平放到等高方箱上,結合面對床頭。按平線及結合面加工線找正,找正偏差控制在±0.5mm,夾緊壓牢。半精銑直結合面及兩端空刀槽,每面留量3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在兩結合面下方銑削出兩小段找正基面。將半齒輪的90°位置墊高,利用找正基面、直結合面及角度尺進行找正,使直結合面呈5°15′斜角。壓牢工件,半精銑一端的斜結合面,單面留量3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將半齒輪的兩結合面端墊高,使直結合平線呈-5°15′斜角。半精銑另一處斜結合面,單面留量3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注意在加工斜結合面時,需在縱向中心線位置上刀,使斜結合面中心低于直結合面中心0.25mm。

13)工序13:劃線。按半齒輪的外圓和上平面找正(可以到機床劃線),劃出結合面各孔的加工線。注意劃結合面的孔加工線時,要兼顧齒輪調質變形情況,可適當調整孔位,使兩半齒輪一致即可。

14)工序14:鏜孔。工件平放,結合面對床頭。鉆結合面各孔,單邊留量3~4mm??妆趁骘疗?。各面表面粗糙度值Ra=12.5μm。

15)工序15:鉗。精整兩半輪結合面,清理飛邊、毛刺及污垢等,按圓線和平線對正,允差±0.5mm。用工藝螺栓把合兩半齒輪,要求直結合面的間隙<0.2mm。在齒輪上端非加工面打字頭,并在結合縫的非加工部位焊接工藝焊塊。注意組對時,需仔細核對半齒輪圖樣,確認是否存在上下輪緣尺寸不一致、頂絲座(頂絲孔)不均布等非對稱設計元素,以免造成裝配錯誤。

16)工序16:劃線。工件平放,找正方法參照工序02。以兩半輪結合面為基準,綜合考慮輪緣內壁的均勻性,定出大齒輪的中心。劃平線、外圓加工線及上下端面加工線,并在各線端部打兩到三處沖孔。要求詳細記錄輪緣的壁厚數(shù)據(jù)(圓周上取10點),反映給技術人員。壁厚超差則暫停工序,返修。

17)工序17:半精車(為粗銑齒做基準)。上立式車床反卡輪緣內壁,用千斤頂調整水平,并用劃線盤檢查平線,使水平偏差在±0.5mm。然后調整卡盤卡爪,把劃針固定到刀座上檢查圓線,使工件與回轉工作臺的同心度偏差在±0.5mm。卡緊、壓牢工件,依次半精車上平面、外圓,以及內法蘭的里孔、端面和相鄰止口,單面留量10mm,表面粗糙度值Ra=3.2μm。再用反刀在內法蘭下平面車削出20mm寬環(huán)狀基準面。工件翻轉180°,卡外圓。以外圓和內法蘭上平面環(huán)帶為基準找正,偏差在±0.1mm,半精車齒輪上平面和內法蘭上平面,單面留量10mm,表面粗糙度值Ra=3.2μm。在齒端面的分度圓處車削出60°V形圓線,深1mm[5]。

18)工序18:探傷。按圖樣技術要求對整個大齒輪外圓進行超聲探傷,尤其注意是否有裂紋。

19)工序19:粗銑齒。預先調整工作臺各支座位置,使支座最外端略小于大齒輪齒根圓尺寸。大齒輪有V形刻線的一端朝上、放平,用百分表檢測上平面(軸向圓跳動<0.5mm)。用千斤頂分別頂住刀架和齒輪外圓,再用百分表檢查外圓,調整大齒輪和回轉工作臺同心(徑向圓跳動<0.5mm)。合格后,壓牢工件。在結合縫處對刀,刻刀花兩處(要求刀花上下一致,結合縫處于齒溝中間)。粗銑齒,單面留量10mm,表面粗糙度值Ra=6.3μm。注意銑齒前應檢查齒輪外圓留量情況,以及分度圓刻線位置是否正確,以便確定粗銑齒的齒深。銑齒后,質檢員需目視檢測各齒溝內是否存在裂紋等表面缺陷。

20)工序20:鉗。拆開兩半齒輪,焊上拉筋。因內法蘭已粗加工,導致拉筋不夠長,可將拉筋向半齒輪90°方向作適當平移,也可連接工藝鋼板(采用連續(xù)角焊縫,焊角高15mm)。注意對于直徑≤8000mm的大齒輪,不必執(zhí)行此工序。

21)工序21:熱處理。人工時效。要求工件用等高墊塊墊平,支點數(shù)量≥4。注意當工件直徑≤8000mm時,必須整體進爐時效。

22)工序22:鉗。對于整體時效的大齒輪,將其拆成兩半;若是半齒輪進行時效,則需將拉筋割掉。用鋼刷配合除銹劑,清理各粗銑齒的齒溝,以便于質檢員目視檢測齒溝是否存在裂紋。注意對于質檢員提出的疑似裂紋,若無法通過進一步打磨清理確認,則可通過著色探傷確認。

23)工序23:劃線。檢查工件熱處理后的變形情況。以結合縫和齒頂圓為基準找正,并考慮輪緣壁厚的均勻性,定出半齒輪的中心。然后劃出結合面的加工線(要求加工余量盡量小)。注意各齒溝深度最大差值>3mm或結合面加工余量>3mm時應暫停工序,并通知技術人員處理。

24)工序24:鏜削。工件平放,按平線及直結合面加工線找正后壓牢,找正偏差在±0.5mm。精銑半齒輪的直結合面至達到圖樣要求(見平即可),同時需加工直結合面上的各空刀臺階至達到圖樣要求,并在上平面銑削出X、Y兩個方向的找正帶,長度≥400mm。依次墊起工件90°位置和兩結合面位置,使直結合面分別呈5°15′和-5°15′斜角,加工斜結合面和空刀槽。注意本工序各工步的找正方法可參照工序12。

25)工序25:劃線。按半齒輪的外圓和上平面找正(可以到機床劃線),劃出結合面各孔的加工線及檢查線。

26)工序26:鏜削。按平線及結合面找正,鏜削各把合孔并锪平背面至達到圖樣要求。

27)工序27:鉗(兩半齒輪精確歸圓)。精整兩半輪結合面(見圖7),清理飛邊、毛刺及污垢等,按字頭對正結合面。然后對齊圓線、平線,偏差控制在±0.5mm。用產品螺栓把合兩半齒輪,直結合面縫隙需<0.1mm,并在結合縫的非加工部位焊接工藝焊塊。

28)工序28:劃定位銷孔。劃兩處銷孔(啞鈴銷安裝孔)加工線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17.png

圖7 精整兩半輪結合面

29)工序29:鏜削。工件平放,按結合面上方的找正帶找水平,允差在±0.02mm/100mm(找正距離盡量大),壓牢。用直角銑頭鉆擴兩處銷孔及同心沉孔至達到圖樣要求,注意不要把銷孔加工成大小半。加工后,須在孔附近的非配合面打字頭,標明A、B字樣,以便于配制銷軸。

30)工序30:鉗(組對為整體大齒輪)。將齒輪拆開裝入銷釘后重新把合,間隙用塞尺檢查時0.05mm塞尺不入,用產品螺柱和螺母把合牢固,質檢部檢查合格、做好記錄并在銷釘上打相應的字頭。注意如精車、精銑前要拆開重新把合時,必須檢查并記錄結合面間隙。

31)工序31:劃線(確認找正、加工基準)。以結合縫為基準劃十字中心線,劃各圓及端面加工線。

32)工序32:精車(為精銑齒和安裝找正做基準)。上立式車床反卡輪緣內壁,依次按平線和圓線找正,偏差在±0.5mm。卡緊、壓牢工件。依次半精車上平面、外圓,以及內法蘭的里孔、端面和相鄰止口至達到圖樣要求,表面粗糙度值Ra=3.2μm。再用反刀在內法蘭下平面車削出20mm寬環(huán)狀基準面。工件翻轉180°,卡外圓。以外圓和內法蘭上平面環(huán)帶為基準找正,偏差在±0.1mm,精車齒輪上平面和內法蘭上平面至達到圖樣要求,表面粗糙度值Ra=3.2μm。在齒端面的分度圓處車削出60°V形圓線,深1mm。注意本工序各工步的找正方法可參照半精車工序。

33)工序33:銑齒(見圖8)。以外圓和下端面(齒端無刻線的一面)為基準找正,軸向圓跳動、徑向圓跳動均符合圖樣要求后壓牢工件[6]。按原有齒溝對刀,并以兩半輪結合面為對稱中心(要求結合縫兩側齒面均勻),精銑齒至達到圖樣要求。

34)工序34:劃線。工件平放,以內法蘭里孔為基準劃內法蘭把合孔加工線和檢查線、止口上的螺孔加工線;以齒頂圓或其同心圓為基準劃齒側面各螺孔加工線及檢查線,并在各孔中心打樣沖孔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21.png

圖8 銑齒加工

35)工序35:鉆孔。工件平放、壓牢,鉆內法蘭把合孔、鉆鉸齒輪端面各螺孔預孔至達到圖樣要求。注意鉆孔前需先檢查劃線孔距是否符合圖樣要求,再用樣沖對正原樣沖孔敲擊放大。對于直徑較大的孔,還須先用小規(guī)格的鉆頭鉆預孔,待確定各預孔與檢查線同心后,方可鉆擴至圖樣尺寸。

36)工序36:鉗。用萬向鉆鉆鉸徑向的各螺孔,并對齒輪端面的螺孔進行攻螺紋。重新把合齒輪檢查結合面的間隙情況并作記錄。待整體交檢合格后,拆開兩半齒輪,并在結合面附近的非加工面上打字頭(或點焊專用鋼板后再打字頭),再進行后續(xù)的裝配、涂裝和包裝(見圖9)等工序。

微信圖片_20241023143724.png

圖9 半齒輪的包裝

5  結束語

本文中的磨機大齒輪具有大尺寸、高精度及處把合的特點,難點是零件加工后應力比較集中,容易變形。通過工藝改進,制定兩半組合、整體加工的工藝路線,并采用“三車兩銑”和人工時效的方法來消除鑄造和加工應力,解決了大齒輪的加工和變形難題,為此類零件的制造提供了參考。


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